华东热线,华东在线-华东区综合门户网站!财经频道 →  财富快报 → 财经浏览:巨头布局互联网金融的背后逻辑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巨头布局互联网金融的背后逻辑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整理 点击数:1468 更新时间:2015-10-10 
一直以来,由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专注于大额、集中的首端用户的投融资需求,长尾端用户的需求被长期忽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层收入人群比例提升,长尾端开始呈现逐渐增厚的形态,而这给互联网金融带来了极大地发展空间。

相较于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主要满足的是小额、分散的投融资需求,强流动性、各类场景的切入以及自身积累的流量优势使得互联网公司的金融业务发展速度相当快。根据企鹅智库的统计,阿里的蚂蚁金服、腾讯的腾讯金融、京东的京东金融以及百度金融已覆盖大多数金融业态。此外小米、乐视、美团、58同城、去哪儿等互联网巨头或通过投资“镀金”,或目前正处在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筹备当中。从目前互联网公司的“镀金”路,可以看出,互联网巨头走的是混业经营的思路,多业务线集成自身的金融业务生态。但从现在的布局上来看,几块业务似乎遭到了“冷遇”。

P2P、保险、股权众筹,这些热门业务遭“冷待”

P2P、互联网保险以及股权众筹这三类目前非常火的互联网金融的细分领域并没有获得来自互联网巨头的青睐。在P2P领域,仅蚂蚁金服、小米以及乐视对相关平台有投资行为;京东金融包含股权众筹业务,而蚂蚁金服进行了相关投资;互联网保险方面则只有蚂蚁金服和腾讯金融进行了投资,为什么巨头们对待这些火爆领域如此冷静?

P2P业务早期因为高息高利外加不良平台的跑路行为着实给行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今在行业内自律与行业外的监管下逐渐步入发展正轨,目前正处于行业洗牌阶段。截至目前,涉足该领域的互联网巨头较少,但领域内里的行业“大佬”确不少,比较知名的是平安银行的陆金所、宜信的宜人贷、民生银行系的P2P平台民生易贷等,另外不少国资系资本也纷纷加入P2P领域。可见,在目前的P2P领域当中布局的公司的金融属性都很强。

那么为什么互联网巨头对这块“大蛋糕”并不感冒?纵观巨头们在网络借贷领域的布局即可发现,消费小贷与供应链贷款是重点。为什么?一方面,巨头们拥有绝对的流量优势,可以无缝切入各自的消费场景当中。另外布局这些领域需要投入的边际成本较低,并且由于消费场景的刚性、高频,供应链产业场景的大规模,意味着投入这两项业务不但可以帮助巨头们在获得实际收益同时增强自身原有业务的发展能力。所以,巨头对于P2P不是“冷待”,而只是做了先从自身业务优势出发的选择。

保险以及股权众筹的冷遇,更好理解一些。股权众筹的牌照至今未发一张,监管部门对细则中的部分规定存在较大分歧、监管细则落地难度大。保险方面,市场成熟度较高,客户服务的水平也较高,监管细则也是最早落地的。目前可见,互联网保险在网购领域的发展将会比较快速。但创新空间较小,互联网巨头们更多是身为销售渠道参与其中。

互联网金融,未来已来

在今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宜信的创始人、CEO唐宁讲到,未来“互联网金融”一词将不复存在。事实也确实如此,包括马云、刘强东等大佬们都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互联网是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助力的手段、渠道以及工具。尤其是在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战略之后,各行各业纷纷拥抱互联网,积极创新,而互联网行业也从标榜颠覆逐渐向更深远的发展层次考虑,希望通过互联网做更多事情,促进行业的转型升级。

所以,无论是现在的互联网金融还是所谓的传统金融,最终都将经历融合、进化的历程,完成金融业的蝶变。最终的金融形态或是互联网公司的金融业务内生生态,或是互联网公司与传统金融机构通过深度合作形成集合双方优势的新型金融服务生态。我们期待早日看到结果并享受到新金融服务。